“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著一顆心的羈旅。心醒著的時候,就把皮囊從內(nèi)部照亮?!?br> ———評論家李敬澤對本書的推薦語。
《皮囊》這本書由《皮囊》、《母親的房子》、《殘疾》、《重癥病房里的圣誕節(jié)》等14篇作品構(gòu)成。作者蔡崇達緊緊圍繞自己周邊最熟悉、最親密的人展開整本書:倔強的殘疾父親、對生活勇敢而又無助的母親、自尊心強烈到殺死自己的天才文展、滿嘴“世界”和“理想”而遭受現(xiàn)實沉重打擊的厚樸、被小鎮(zhèn)古制舊俗扼殺生命的美麗少婦張美麗……14個故事中一個個個性鮮活的人物,透過蔡崇達的眼睛,讓讀者能領(lǐng)略到閩贛小鎮(zhèn)特有的風情,那里的人如同你我身邊熟知的每一個人,發(fā)生著你我都熟知的每一個故事。
最直擊人心的人物,是本書第一個故事《皮囊》的主人翁,作者的外曾祖母,一位滿嘴無牙,說話漏風,堅持自己用小腳丈量小鎮(zhèn)街道的倔強的裹腳高齡老太。這位看盡世間的苦難與變遷,即使切斷了手指,也異常冷靜的99歲阿太,從來不在乎自己的身體。她每次切菜都很用力,有回生生切斷一根手指,家人亂成一團,她卻像沒事人一樣??匆娨恢粡牟说断绿由瑸⒅教巵y跳的雞,她一路小跑出來,抓住它,狠狠地摔死在地上,說到“別讓這肉體再折騰它的魂靈!”
這樣的文字,無端讓人驚心。在那副看似強悍的皮囊之下,阿太曾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揮別先她而去的女兒;也曾在摔傷腿之后,靠一把椅子一步步挪到門口,只為等待家中放學回家的娃娃。阿太有她獨特的生活哲學,也有她命運里被堅實皮囊所遮蔽的巨大憂傷。也許正是受她的影響,作者把本書取名為《皮囊》。
“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如果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是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才。”阿太說的這句話,也是《皮囊》這個書名的意義所在———我們都是戴著皮囊在世間忙碌的靈魂,這副皮囊的用處就是來經(jīng)歷各種風吹雨打,所以我們的靈魂才始終有地方可以安放。阿太的去世,留給作者內(nèi)心的沖擊是巨大的,也是從第一個故事開始,注定了這本書悲情的感情基調(diào)。
書中所寫皆真情。母親堅持建房,出于對父親的愛,那種感情固執(zhí)而倔強,甚至不顧生活的拮據(jù)和家人的反對,只因建房是父親的夙愿,哪怕父親已經(jīng)過世。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最原始最簡單的愛就是成就他,想盡一切辦法讓他開心和驕傲,哪怕自己吃再多的苦也要讓他抬頭笑,這是人間最質(zhì)樸實在的愛。
80后的老蔡,始終冷眼看待他周邊的一切,即使是父親病逝下葬,抑或是母親對神靈執(zhí)拗到瘋魔,或者是童年偶像文展的隕落,他都能靜靜地去看待這一切。老蔡用一種冷靜、細致、客觀的筆觸告訴讀者,其實過什么樣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那么重要,靈魂的清澈和滿足才是最重要的。
《皮囊》不屬于時下流行的心靈雞湯型,是認人、認心的書。書中些許人生態(tài)度會喚醒你內(nèi)心沉睡多年的思考,觸摸你心里最柔軟的區(qū)域。你不得不面對光怪陸離的世界、不得不解決自己身心的問題,而你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態(tài)度太不一樣了,態(tài)度太重要了!而這坦然豁達的態(tài)度是怎樣修煉成的,才是我真正想要知道的問題。
這本書也是我為女兒準備的暑假讀物。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是希望女兒在及笄之年能通過書中人物別樣的人生,去了解與我們不一樣的生活環(huán)境里人們的失意與痛苦、拼搏與執(zhí)著,領(lǐng)會最樸素的生活哲學,進而思考未來該怎樣規(guī)劃。同樣,這本書我也想推薦給我的學生。正如書中所說:“看到活得這么用力的人,我總會不舒服,仿佛對方在時時提醒我要思考如何生活。”
現(xiàn)今,以發(fā)展、以未來、以更美好的名義,內(nèi)心的各種秩序被太倉促太輕易地重新規(guī)劃、摧毀,重新建起,然后我們再也回不去。無論是現(xiàn)實中早已不是記憶中的故鄉(xiāng)城鎮(zhèn),還是內(nèi)心里以前曾認定的種種美好。皮囊可以不相信心,可以把心忘掉。但一顆活著、醒著、亮著的心無法拒絕皮囊。皮囊標志出生活的限度,生命和生活之所以值得過,也許就因為它有限度,它等待著、召喚著人的掙扎、憤怒、斗爭、意志、欲望和夢想。如果皮囊朽壞,我們還剩下什么?好吧,我告訴你,還有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