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guī)缀跏谴е闷娑謶岩傻男膽B(tài)借來了山下英子老師寫的《斷舍離》——收拾雜物與人生提效究竟能有何關系呢?又在拜讀過程不時地會心莞爾中接受了她的思想碰撞——久聞日本學者在整理收納方面頗有心得,只是萬萬沒想到,當這一生活技能上升到學術領域時,被教化的感覺竟是如此酣暢淋漓!
山下英子老師說,“斷舍離”就是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適的行為技術。從“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和“舍”棄家里到處泛濫的破爛兒,最終達到脫“離”對物品的執(zhí)念、處于游刃有余自在的空間的狀態(tài)。
概念很簡單,但分析論證的過程卻抽絲剝繭、鞭辟入里,讀后不禁令人大呼過癮,仿佛老師本人就親臨身邊指導雜物管理,從重新理清“掃除”的整體概念,到告訴你提高收拾動機的方法,哪怕你還沒有開始實踐,但已經可以從心底里打消以往對于雜物整理的抵觸和拖延情緒。我想,這正是“斷舍離”打造愉悅人生的奧妙所在吧。
書中介紹,當你用“七五一”的總量限制原則打造充裕的空間、用“只需一個動作”原則和“自立、自由、自在”法則打造物品外觀形態(tài),當這些都成為當下的你所必要的一切時,你也就不再需要收拾了,取而代之的是愉悅舒暢的好心情。
聽起來很不可思議是不是?其實仔細想想倒也真是這么個理兒。試想,一個堆滿物品的房間和一個物品屈指可數的房間,推門進入的一瞬間,前者的壓抑感撲面而來,想收拾都無從下手;而后者則開闊至極,哪怕什么都不整理,它們也可以維持輕松自在的氛圍。這就是為什么“斷舍離”認為當扔掉多余的繁瑣,整個人的狀態(tài)都能徹底變好的原因了。
我想,所謂“大繁至簡”“大道至簡”大抵不外乎如此吧——剝去浮華冗雜的外衣,越是簡單純粹,才越能反映純真本質。像兒時的語文課上,“擴句”練習總能揉進妙趣橫生的修辭裝飾,極盡語言文字之魅力;“縮句”練習則恰恰與之相反,刨去紛繁的字詞修飾,標出“主謂賓”,語句所要表達的意思也就一目了然了。在今天這樣一個資訊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如何能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里涉獵無限的知識和能量,想必“縮句”要比“擴句”來得更加輕而易舉吧。
前兩年看一檔網絡綜藝節(jié)目,里面的主持人汪涵先生在提到自己的朋友圈時說刪了好多沒有意義的微信好友,“這樣的生活非常非常輕松,所有時間都是你的,自在得一塌糊涂,你會突然覺得整個人生都發(fā)生了變化。”我們往往會沉浸在微信好友數量挺多和朋友圈豐富多彩的假象里,卻忽視了清減人際關系所帶來的更多可以沉淀和提升自我的機會。盲目結交、疲于應對,甚至論年也說不上一兩句話的所謂“好友”,實在是違背了“朋友”二字的初衷。
我有一位女性朋友,外出的時候無論長途還是短途,能輕裝簡行的時候絕不多帶一樣東西,相比于我的“飽帶干糧晴帶傘”,她的隨性和灑脫著實令我心生羨慕:“旅行本就是為了放松的,除了必備的一些物件,其它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你把精力都花在準備和照看行李上,哪還有心思欣賞沿途的風景和人情啊?這就像人生,‘生命之旅’如果裹挾了太多纏累,就會錯過許多自有的美好,你說對不對?”
大簡至美,像拂去塵埃的璞玉,是洗盡鉛華的從容,眼目所及都是簡約清新的人與物,生命的縫隙照得進陽光、吹得了和風——這樣的“斷舍離”,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