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學員來信說,準備采訪多位書畫藝術家,近日正在看藝術家的簡介。他說,想采出故事,結合他們的創(chuàng)作經歷寫出他們的個性。并問,有沒有這方面的采訪提綱?
看了這個信息,很高興!對這位學員的工作態(tài)度和敬業(yè)精神表示贊賞。作為一個年輕的新聞工作者,在起步階段應該有這樣的奮斗風貌。
下面就以上這些問題,談一談我的想法——
把每次采訪都搞得順暢、收獲大,這是每一位記者的強烈愿望。但要實現(xiàn)這愿望,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準備工作——
一、做好采訪前的案頭工作
這位學員說,他正在看藝術家的簡介。這很好。這是采訪前案頭工作的一部分,應該認真做好,并且做實。
案頭工作是采訪前的一項很重要的準備工作。要想采訪順利、成功,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務必要做好。
如果在這方面沒做好“功課”,那就會給采訪造成障礙。有個年輕記者去采訪一位著名作家,開始就問人家:“最近出版了哪些書?”作家心里不大高興,心想:“你采訪我,這些基本問題你應該早就知道??!”
結果采訪磕磕絆絆,最后不歡而散,記者無“料”而返。
這個事例說明,記者在采訪前一定要認真做好案頭工作。
那么,案頭工作主要有哪些內容呢?
一是盡可能多地熟悉被采訪者的全部情況。比如采訪書畫藝術家,那就需要了了解其主要作品的風格特點、治學經歷和藝術見解等。
二是了解媒體報道情況??纯雌駷橹苟加心男┟襟w對其做過報道,最好搜尋到原報道,看看哪些方面已做過報道。
三是精心準備采訪提綱。在前兩個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開始進入準備采訪提綱階段。
提綱既為提綱不能過細,但范圍一定要搞清楚。盡量把想問的問題都想到,并拉出“單子”。
在參考已報道過內容的基礎上,爭取提出一些較新的、被采訪者想談、愿意談的問題。
?
二、善于交談,善于提問
做好案頭工作后,便進入與被采訪者接觸、交談的階段。這是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記者采訪并不是簡單的“我問你答”,而是一個入心、交心的過程。記者要善于交談。
在談的過程中,記者善于提問,可使交談步步深入。
比如一位記者在看資料時發(fā)現(xiàn)一位散文作家對“抒情”環(huán)節(jié)別有一番見解,但介紹得過于簡單。采訪時他便把這個問題提出來,作家一聽覺得記者有研究,很高興地談了起來,并有新的發(fā)揮。記者由此得“料”不少,且新鮮。
能有這樣的收獲,在于記者提問問得好。而這問得好,在于他的案頭工作做得細致。如果沒有認真研究,只是一般地問問,怎么能采訪到新的內容呢?
三、全力寫好“這一個”
采寫人物貴在寫好“這一個”(黑格爾語)?!斑@一個”而不是“那一個”,說的是要把握好人物的個性特點,不雷同,有特色。
前不久去世的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于藍扮演的“江姐”形象深入人心,她為何能演得那么好呢?在于夏衍先生的一句提醒:“你演的這英雄人物,不是劉胡蘭,不是趙一曼,而是江姐。要很好把握這個人物的個性特點?!庇谒{按照這話去做,細心反復琢磨江姐這個人物的特點,終于把這個人物演“活”了。
這件事告訴我們,采寫一個人物,也要抓其特點來寫。同樣是著名書畫家,徐悲鴻不同于齊白石,齊白石有別于李可染,寫他們的專訪就要尋其特點而寫。
因此,無論是案頭工作,還是采訪階段,我們一定要緊緊把握住“這一個”的理念。
具體體現(xiàn)在:
熟悉“這一個”的材料,不是“大路貨”。有個性,有特點。
圍繞“這一個”提問,不是一般地泛泛而問。集中清晰,不蔓不枝。
集中“這一個”寫作,不是按套路輕描淡寫,傾注筆墨,刻意描寫。比如人民日報2015年4月7日曾刊登的通訊“‘四有’書記谷文昌”一開文:“他已經去世34年,卻仍為當?shù)孛癖娚钌顟涯?。”一句話把“這一個”人物的特點寫出來了,吸引人繼續(xù)往下讀。
以上所寫,僅供參考。關于采訪的話題較多,今天就先談到這里。
下次我們接著談。
(作者為人民日報高級編輯、人民日報海外版原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