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直播官方版_晚间直播平台官方app下载_晚间直播永久免费版下载

電子報
電子報

遠 離 網 絡 暴 力

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社會環(huán)境的日漸開放使我們的言論自由得到極大程度的提高,但一些人仍不懂得擁有言論自由的價值以及規(guī)范行使言論自由權的意義。4 月中旬,北島在豆瓣分享了一首自己的詩,被一群年紀可以做他孫子孫女的孩子惡意評論,用語言暴力攻擊到關閉評論區(qū)。他說:

“這是討論詩的平臺,但不應使用語言的暴力。我從此關閉詩和詩的評論區(qū)?!北睄u,詩歌史上傳奇的人物,為中國當代詩歌作出了卓著的貢獻,竟遭受網絡暴力致關閉評論區(qū)。那些攻擊者臉面何在?

“他們對所有東西毫無敬畏之心,陷入了徹底的虛無主義。”(觀察者 APP 署名“天才小海盜”的作者撰文)最終,那些人會抱著自己的淺薄與無知,消失在娛樂至死的炮灰中去,而北島,將永遠被我們銘記。

北島這一事件的映射下,網絡平臺的語言暴力可窺見一斑。開明的社會環(huán)境與完善的法律制度使每個人擁有了平等的言論自由,一些人卻打著“言論自由”的旗號、按照自己的想象與偏見、抱著并不真切的認知、說著誤導群眾、污蔑他人的骯臟語句。他們將電腦屏幕當作自己的遮羞布,將鍵盤作為自己的戰(zhàn)場,無知無畏、劍拔弩張,一言不合便“問候”你祖宗十八代,以此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絲毫不知已經成為網絡語言暴力的幫兇。

網絡上的暴力言論屢見不鮮,若我們能更好地了解網絡暴力言論,在適時規(guī)避他人暴力言論的同時也避免自己說出同樣的話,不跟風、理智評論、文明用語,日復一日,想必網絡平臺的風氣會有所改觀。

網絡暴力者喜歡“亂扣帽子”。前段時間,張文宏醫(yī)生因不提倡早飯喝粥,便被別有用心之人扣上“挑釁傳統(tǒng)”的帽子,說他崇洋媚外、有悖傳統(tǒng)。一時間,跟風之人眾多,譴責之聲四起。他只是關心廣大群眾營養(yǎng)攝入,如此好意卻被曲解,可見網絡語言暴力顛倒黑白的邪惡力量。網絡暴力者擅長牽強附會,其言論站不住腳跟,只能在一時的群情激憤中利用網友的情緒憤怒推波助瀾。面對某些牽強附會的抹黑,保持必要的理智是我們應具備的“網民的良好素養(yǎng)”。

網絡暴力者愛好“偷換概念”。近日,知名微博原創(chuàng)視頻博主Papi醬因“孩子隨父姓”被網友嘲諷女權主義人設崩塌,罵聲四起。可是,女權主義與“孩子隨父姓”二者真的相關嗎?女權主義是一個社會性概念,而“孩子隨不隨父姓”則是完完全全的家庭私事。將二者關聯(lián)起來抨擊女權主義者的人,才是真正的偽女權主義者。在上網沖浪的同時,廣大網民還需具有一雙“慧眼”來甄別一些言論的可靠性,看得準,還要看得清。

網絡暴力有時裹挾在網絡用語中。網絡平臺中,與高漲的表達欲相“匹配”的網絡用語層出不窮。

“我太難了”“寶藏女孩”“上頭”“我酸了”等等,許多流行語使用起來既能準確表達出心中所想,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壓力,可謂“深入網友心”。與此同時,有些帶有侮辱、歧視、干擾視聽、誘導性的網絡用語也在悄然流行。如“帶節(jié)奏”“洗地”“白蓮花”“綠茶”等詞語。這些詞語的共同特點是貶義、以偏概全、極具煽動性。如“帶節(jié)奏”一詞,指的是“故意煽動群眾,從而讓讀者產生針對某個體或群體的負面情緒”。不可否認,的確存在真正帶節(jié)奏的人,他們表現(xiàn)得高明而不易為人察覺,還會指責其他人“亂帶節(jié)奏”??偟膩碚f,他們只允許自己認同的聲音出現(xiàn),而與此不符的話語都被統(tǒng)一稱作“帶節(jié)奏”。當網絡上不再允許其他聲音出現(xiàn),所謂“言論自由”便成為部分人的自由了。

網絡暴力同樣存在于粉圈之中。近幾年,網絡平臺的發(fā)展為粉絲提供了大量群體聚集的空間,“飯圈文化”“粉絲經濟”呈現(xiàn)快速發(fā)展的態(tài)勢。粉絲團隊也更加“專業(yè)”,打榜、控評、做數(shù)據(jù),一系列操作絕不含糊。粉絲對偶像的熱愛在一系列實際行動中得以展現(xiàn)。同時,某些粉絲狂熱的愛與維護愈演愈烈,對偶像的崇拜正朝著畸形的方向發(fā)展,滋生了網絡暴力。

粉絲的網絡暴力一方面體現(xiàn)在粉絲間的“罵戰(zhàn)”和粉絲針對路人的惡意;另一方面體現(xiàn)在某些粉絲毫無顧忌地使用“舉報”等公權力來達到對偶像有利的控評。兩位藝人一旦因為某件事產生關聯(lián),稍有爭議,藝人還未做出反應,雙方粉絲首先“開罵”,將不滿與怨氣肆意宣泄,充滿戾氣。路人如果發(fā)表對某一藝人的評價,稍有觸碰到偶像利益,便要承受被粉絲騷擾網暴、被人肉威脅的后果。當公平與規(guī)則只適用于少數(shù)人,當舉報變成鏟除異己的手段,所謂“粉圈文化”與“拉幫結派”有何不同?在粉圈沒有底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下,網絡世界的語言垃圾得以生存,網絡暴力被無限放大。

在言論自由的氛圍中,我們得以通過網絡在不同平臺上表達自我、可以針對某些社會事件發(fā)表個人的看法與心得,但我們應該認識到言論自由的界限,而不應將言論自由作為發(fā)泄自身情緒的保護罩。網民們若想逃離網絡暴力的桎梏、實現(xiàn)平等交流,便要擔當起維護網絡文明與道德的使命,至少應保持自身的理性與客觀。要知道,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言論自由不是沒有底線。如果有人認為披上“馬甲”便能肆無忌憚,那么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懲治。

青年作家李尚龍在其長篇小說《刺》中這樣寫道:“網絡讓每個人開始擁有言論自由,也讓話語權逐漸趨于平等??墒?,平等的話語權和自由的言論到底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世界越來越自由,還是意味著有些人的言論越來越不負責?”當我們面對群情激憤、情感難以壓制、情不自禁、想要一吐為快時,先想想自己敲下的字眼是否過激,想想自己表達的方法是否理智。如果我們都能學會為自己的言論負責,為健康的網絡環(huán)境盡一份力,那么人人得以在一個平等、友善的話語氛圍中進行思考與討論。

網線兩端,我們看似遙不可及,但兩顆心之間的距離實則可遠可近。語言在表達傷害時如此鋒利,心與心背道而馳;但在表達好意時,也會溫暖有力,心與心惺惺相惜。生活本就不易,當我們可以用一句溫暖的話語鼓舞人心,又何必非要極盡嘲諷之能事?攜手從你我做起,遠離網絡暴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