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直播官方版_晚间直播平台官方app下载_晚间直播永久免费版下载

電子報
電子報

與學員的N次通信——文章切忌隨人后(第五封信)

與學員的N次通信——

文章切忌隨人后(第五封信)

劉國昌


一位學員反映說,他經常給報社投稿,但命中率不高。

我問他,你都寫了哪些稿子呢?他列舉了不少篇目后說,我看報上登這類稿子我就寫了這些。

我告訴他,給報社寫稿的積極性應當充分肯定,但思路、方法上有待改進。你應該記住一句話:“文章切忌隨人后”。

一、為何不能“隨人后”?

這位學員反映的問題,實際是個寫稿投稿的問題。這是通訊員經常遇見的一個問題。

在人民日報海外版教科文部擔任部主任時,我經常碰到這類“隨人后”的稿子。

比如我們刊發(fā)了某地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稿子后,一些地方通訊員寫的類似稿子便紛至而來;

我們刊發(fā)了重視人才建設的稿子后,類似的稿子隨后也來不少;

......

稿子多是好事,但作為編輯來說,他(她)要從中選優(yōu),從中擇新而用。

報紙是新聞紙,貴在新。如果刊發(fā)的稿件有重復之嫌,那就是失去了新聞紙的意義。所以,作為一家報紙的編輯們在選擇、刊發(fā)稿件時,特別注意稿件“新”的問題。

“新”,體現(xiàn)在諸多方面,比如事實新、內容新、角度新、寫法新等等。報紙編輯們每天在大量稿子中“搜奇獵艷”,就是在找這些具有“新”味的稿子。

然有的通訊員對此不大了解。面對一些人的催問,我與他們解釋,像這種跟“風”的稿子用的可能性很小,特別是沒有新意的稿子更不大好登。

比如說,都是寫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稿子,因為剛發(fā)了某地的稿子。如要再刊發(fā)一篇的話,那一定是確有新意的稿子。如若不然,了無新意,內容差不多,那就無異于換例子而已。今天是A地,明天是B地,那有什么意思呢?不要說總編輯那兒通不過,讀者也厭煩吶!

因此說,“隨人后”的稿子,在報紙編輯部里是不受歡迎的。

當然,這里應明確兩點:一是寫稿有積極性應該充分肯定,二是經??磮蠹垊討B(tài)的做法應該充分肯定。這是作為通訊員、媒體人應有的品格。

但需要改進的是,寫稿投稿不能“隨人后”、不能見報紙登什么就寫什么、就投什么。這是媒體人的一大忌諱。

二、如何做到不“隨人后”?

也許有人會問,那如何才能做到不“隨人后”呢?這是我要說的第二個問題。

1、在關注輿情的同時,注意尋找新題材、新題目。

報紙編輯部在一定時期內大致有一個報道計劃安排,這些計劃安排往往都是通過每天的版面來體現(xiàn)的。因此關注輿情、關注報紙版面上的稿情,是十分必要的。

但在關注的同時還要進行研究,特別是要結合本地本單位的實際情況來尋找新題材、新題目。

比如人才問題,這是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在改革開放40年中也是一個“永恒”的報道題材。

回憶起來,我們在這方面可以說是做了一系列的報道:

從最初刊出的“招聘有感”一文(1977年)(主張打破部門所有制,實現(xiàn)人才自由流動),到倡導“不拘一格選人才”;

從強調樹立“惟才是舉”觀念,到呼吁“把注意力放在人才機制建設上”,可以說做到了新意多多,持續(xù)不斷。

為何能這樣呢?就在于我們能在一個大的報道主題下,注意從實際出發(fā),依據(jù)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情況策劃選題、組織報道。

2、寫同類題材稿件時,千方百計尋找新角度。

“文章最忌隨人后”,不是說同類題材的稿子不能寫,而是說要有新角度。

橫看成嶺側成峰,角度問題是寫稿子的一個重要問題。人民日報資深記者袁先祿曾說,寫稿子最廢神兒的是選角度。角度選好了、選準了,一切都豁然開朗。這確是經驗之談。

寫同類題材的稿子,只要角度新,也能寫出來好稿子。

比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問題,對一些地方大拆大建的歪風,我們曾刊發(fā)了批評稿件。但僅僅停留在此還不夠。于是我們在分析材料的基礎上,另辟角度組織稿件。從哪一個角度呢?從“修舊如舊”的角度再講名城保護問題。

也就是說,保護歷史文化名城是一個報道題材,可從多種角度進行報道。批評大拆大建歪風是一個角度;強調“修舊如舊”也是一個角度。而且這個角度、這種理念,把名城保護問題提升了一大步,至今仍有指導意義。

3、邁開雙腳到實際中去找素材、找題目。

要從根本上改變“隨人后”的問題,我看最根本的一條,就是邁開雙腳到實際中去找素材、找題目。

人民日報貴州分社的記者們,平時有總社布置的報道計劃和安排。但為了采寫出“接地氣”的稿件,今年春節(jié)過后就組織采訪小分隊深入基層一線,先后寫出了《貴州望謨攻堅貧中之貧》、《遵義,整體脫貧》等重點稿件。記者蘇濱說:“實際生活中蘊藏著新聞富礦,需要層層挖掘。只有邁開步子,深入民間,積累鮮活的素材,寫出的稿子才有特色。”

青海日報社記者孫海玲也有這樣的體會,她說:“新鮮的題材、生動的事例,在現(xiàn)場隨處可見。作為一名年輕的記者,我要在生活中‘蹲’下去,在火熱的一線‘走’出好新聞?!?/span>

以上記者們的所說所做,是一個媒體人應有的態(tài)度和行動,值得大家認真學習。

通訊員平時關注輿情、留心稿情,這是很好的作風和習慣。只是不要盲目地跟“風”轉,要有自己的分析、自己的考量。從實際出發(fā),挖掘有價值的新聞,寫出有特色的稿件,這才是努力的方向??!


(作者為人民日報高級編輯、人民日報海外版原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