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觀看奧運會女子1500米自由泳決賽,你追我趕,緊張激烈。解說員在介紹游泳高手技術特長的同時,還講解了1500米自由泳的比賽節(jié)奏:前500米應該怎樣游,中間500米應該怎樣調整,最后500米應該怎樣加速……
看完整場比賽,不僅欣賞了運動員的精彩拚搏場面,還學到了關于掌握比賽節(jié)奏的知識。
體育運動是這樣,寫文章也是這樣。寫作也要掌握好節(jié)奏。
寫作的節(jié)奏概括起來可以分為7步:一動機、二材料、三主題、四結構、五表達、六修改、七發(fā)表。
把握好這個節(jié)奏,寫作就能輕車熟路,事半功倍。
節(jié)奏一:動機是寫作的源泉
人們?yōu)槭裁匆獙懽??有的是為了發(fā)泄內心的情感,有的是為了呼喚成功的喜悅,有的是為了完成領導的任務,有的是為了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不論是什么動機,它都是支配寫作的原動力。
有了寫作動機,就能有強烈的情感和頑強的意志力,就能克服寫作中的種種困難,一直到把文章寫出來為止。
魯迅寫《阿Q正傳》是出于對國民劣根性的沉痛反思。巴金的寫作是“春蠶吐絲”“為了給人間一點溫暖”。托爾斯坦的寫作是為了“把那五光十色的歷史圖畫給展示出來”。
總之,有了寫作動機,寫作的文字就如同骨鯁在喉,非吐不快,就能“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寫作就有了持久力。
節(jié)奏二: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寫作必須收集、儲備大量的材料,做到“家中有糧,心中不慌”。
材料的收集可以通過觀察、訪問、調研、讀書、查詢等多條途徑實現。
蒲松齡之所以能寫出《聊齋志異》,是因為他在大路旁搭了個涼亭,讓路人喝茶,聽路人各種奇聞,作為素材進行創(chuàng)作。史馬遷在寫《史記》前作了大量的考察工作,走過十幾個省,收集了大量民間傳說、歷史記載、風土人情,成為他寫書的第一手資料。馬克思在寫《資本論》時,閱讀的參考書達1500冊以上。
由于他們嚴謹求實的做法,收集到大量材料,為寫作奠定了基礎。
節(jié)奏三:主題是寫作的靈魂
有了動機,有了材料,得趕快確定文章的主題。寫文章首先要有思想性,使讀者得到一些啟發(fā)和有用的東西。有時,這個主題也可以是情感式的、趣味性的,給人以愉悅的感受。
古人主張“文以載道”。這個“道”,就是文章的主題。深化主題、突出主題的辦法是在研究問題上下功夫,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以思想深度取勝。
曹雪芹寫《紅樓夢》的主題是反映一個家族、一個舊社會的衰落。陶淵明寫《桃花源記》立意是對現實的批判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關漢卿寫《竇娥冤》的主旨是揭露當時官府黑暗,為民申冤。
正是因為這些文章有了深刻、明確、新穎的主題,才使它們流傳千百年而不衰。
節(jié)奏四:結構是寫作的骨架
文章的結構又叫文章的布局。結構與布局的基本要求是層次清晰,連接自然,和諧統(tǒng)一。從文章的開頭到結尾,都有一個合情合理的安排。
比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的結構安排是這樣的:第一段寫文章的緣由,第二段寫洞庭湖風光,第三、第四段寫一悲一喜兩種心情,第五段寫出主題思想“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第六段以寫作時間結尾。
文章的結構有總分結構(先總結后敘述)、因果結構(先寫原因,再寫結果)、對比結構(正反對比,突出重點)、遞進結構(步步推進,達到目的)、并列結構(各段獨立,服務整體)等,其目的都是為了使文章更有條理,更加清晰明了。
節(jié)奏五:表達是文章的衣裳
文章是要用語言來表達的。表達可以用敘述、描寫、烘托、抒情、議論、對比等方法,通過語言恰當地揭示主題,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務。
語言的表達既要正確,又要生動,還要簡練。鄭板橋寫過一副對聯(lián):“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主張以最簡練的筆墨表現最豐富的內容。書畫創(chuàng)作是這樣,寫文章也是這樣。在語言的運用中,既要向名家學習,更要向群眾學習。群眾中有大量率直、簡樸、形象、自然、幽默的語言,應當不斷采擷,加上自己的創(chuàng)造,形成自己的語言特色。
荀子說:“人之于文學,猶玉之于琢磨也。” 文學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只有不斷刻苦努力,才能取得成功。正如一塊玉石,只有經過琢磨才有可能變成美玉。
節(jié)奏六:修改是寫作的妝容
修改要字斟句酌,反復潤色,使文章達到令人耳目一新的境地。有的是段落的調整,有的是句子的改動。我們經常會看到作家“三易其稿”“五易其稿”的故事,說的就是“文章不厭百回改”的道理。
曹雪芹的《紅樓夢》增刪5次。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修改7次。作家路遙寫《人生》用了3年,為了寫好開頭,改了幾十次才完成。“多折騰幾次”是他的口頭語。作家杜鵬程寫《保衛(wèi)延安》,在四年多的時間里九易其稿,鋼筆把手磨出了繭子才大功告成。
這些例子說明,文章是改出來的。修改不但可以提高文章的質量,還可以提升作者的寫作水平。
節(jié)奏七:發(fā)表是文章的歸宿
文章寫成之后,最后的歸宿是發(fā)表。文章一發(fā)表,個人作品成了社會成果,這是令人高興的事。
文章的發(fā)表要得到編輯部門的認可。這時,作者要學會與編輯的交流溝通。有時,編輯會提出一些修改意見,作者應認真考慮,使作品更趨完善。
作品發(fā)表后,會有一些反饋意見和建議,應當及時匯總,作為今后寫作的借鑒。
寫文章的7個節(jié)奏,你學會了嗎?
(作者系人民日報資深記者、人民日報海外版原培訓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