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直播官方版_晚间直播平台官方app下载_晚间直播永久免费版下载

電子報
電子報
- 第207期

“一生只做一件事”
———訪全國三八紅旗手、我校材料學院副研究員陳惠芳

■宣傳部 李凌燕

  在07年上海市“為人、為師、為學”———講述身邊的師德小故事活動中,不少人記住了陳惠芳這個名字,記住了東華大學這位午夜翻墻的女教師。長期投身于碳纖維事業(yè),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擠坐長途汽車往返于原松江紗布廠和市區(qū)之間,到挺著大肚子堅持工作于生產第一線,到為了做測試午夜翻墻直至摔成骨折……回憶起這些辛苦往事,筆者看到的卻是陳惠芳滿臉的笑,笑容中自有一份女性難得的豪爽與率直。而談及全國三八紅旗手這一榮譽,她又露出少有的靦腆,忙不迭地說自己只是做了該做的工作、盡了該盡的責任,靦腆中包含的是一份對榮譽的淡然。
  確實,近年來先后獲得上海市第四屆巾幗創(chuàng)新提名獎、上海市三八紅旗手標兵、松江區(qū)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稱號的陳惠芳,對于榮譽,似乎已是“曾經滄海難為水”,唯有談起鐘愛的碳纖維事業(yè),她才顯得異?;钴S,爽朗的笑聲響徹了堆滿各種機器設備和纖維材料的辦公室。
  
碳纖維:畢生的事業(yè)

  陳惠芳笑著說,“一輩子就做一件事:碳纖維”。從82年畢業(yè)留校工作時起,陳惠芳就開始在碳纖維領域里摸爬打滾,尤其是進入潘鼎教授負責的碳纖維課題組、參與高純航天級粘膠基碳纖維研制工作以來,她更是執(zhí)著于碳纖維事業(yè),曾先后參與完成國防科工委重大軍工項目1項,國家科技部863項目2項,上海市科委項目3項。目前作為技術骨干還參與了國家基金委重點項目1項、國家973計劃分項1項,承擔上海市重大基礎理論研究項目分項1項。01、02、03年她作為第二完成人先后獲得“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可以說,是碳纖維成就了陳惠芳。
  碳纖維,也讓陳惠芳付出很多。擔任碳纖維工藝組組長的她,對待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無論是工藝條件的摸索、工藝參數的制定,還是實施批量生產、成品檢測,都是盡心盡職、毫不懈怠。她與工藝組全體同志夜以繼日撲在科研試驗第一線,不分晝夜、不論寒暑,才得以攻克碳纖維僵絲、斷絲、毛絲、純度、排焦、張力等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滿足了洲際導彈彈頭防熱層的性能要求,完成了國家任務。
  目前,陳惠芳又以滿腔熱情投入到高性能聚丙烯腈基碳纖維的研制工作當中,負責原絲的紡絲成形工作。據悉,高性能聚丙烯腈基碳纖維是發(fā)展先進武器裝備,如戰(zhàn)略導彈、衛(wèi)星、航天飛行器、戰(zhàn)機及隱形武器最主要和急需的關鍵材料,同時在民航客機、清潔能源、石油工業(yè)、海洋開發(fā)、交通運輸、土木建筑及體育用品等領域也有廣闊的應用。項目研究成功后,將大大改善我國目前高性能碳纖維的現狀,產生極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難得的是那一份倔強”

  談及陳惠芳,碳纖維組負責人潘鼎教授最大的感受是她對工作的執(zhí)著和倔強?!肮ぷ饕鼍鸵龊谩?,“哪怕有再大的困難,也笑著迎難而上”———這就是陳惠芳。潘鼎教授還表示,工作中陳惠芳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有什么事交給她特別放心”。同事蔡老師對陳惠芳的評價則是“快人快語、敢說敢做”,對于工作,她敢于提出意見和建議,她的率直敢言為提高生產質量、理順管理制度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
  的確,是那一份倔強和敢說敢做的精神使陳惠芳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在碳纖維組堅持了下來。92年,身懷六甲的陳惠芳與碳纖維課題組的同事一起來到了遠在松江的粘膠基碳纖維生產基地。當時,松江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為了及時掌握試驗一手資料,加快研究進度,她們經常住在車間,樓下是生產線,樓上就是休息室。孩子生下不久,她就將孩子交給了婆婆,自己一心撲在工作上。從小就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似乎與奶奶更親,談起這些,平日里大大咧咧的陳惠芳還是流露出愧疚之情?!翱蓱z天下父母心”,如果不是因為內心有了一份信念,有了“為了一生的事業(yè),不言放棄”的決心,恐怕陳惠芳是很難一頭扎進碳纖維事業(yè)中對其他不管不顧的。

  “授學生以漁”

  古語有云:“授人以魚,莫若授人以漁”,這正是陳惠芳的研究生教育理念。她說,“讓學生多動手,多思考,不要什么都事先告訴他,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研究生才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學生們也感動于老師從不高高在上提要求,對于課題的設想,陳老師總會讓學生先思考,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即使自己有不同的意見,也會采取商量的口吻向學生提出,使學生沒有太大的壓力,輕松
  愉快地投入課題研究當中。有
  時學生所做的試驗出錯,陳老
  師也不會指責,而是與學生一
  起分析原因,鼓勵學生理清思
  路重新做,因而學生提高起來
  也就特別快。
  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并不代表陳惠芳對學生不聞不問。雖然由于生產線需要經常在延安路校區(qū),與遠在松江的學生交流起來不方便,陳惠芳還是會每周抽時間前往松江看一看,了解學生的需求和試驗進展情況。當學生找不到方向感到迷茫時,陳老師總會來到學生身邊,給學生提思路談想法,鼓勵學生嘗試著去做。王二珂同學本科就讀的是染整專業(yè),一開始對于紡絲一竅不通,陳老師就手把手地教,使他很快熟悉了試驗流程。學生在試驗中碰到困難,陳老師也會想方設法幫助解決。一次試驗中,學生需要DMSO做凝固液,陳老師就特地從延安路為學生提了兩大桶送到了松江。
  談起與導師相處的這些點點滴滴,學生們至今仍感動不已。特別是07年元旦前夕的一次,趙旭晨同學請老師幫忙查找一批文獻,當時陳老師的女兒生病住院,為了照顧女兒,陳老師深夜才回到家,但疲憊中還是不忘把資料發(fā)給了學生。
  “全國三八紅旗手,我們的老師無愧于這樣的榮譽”,從學生對陳惠芳的普遍評價中,筆者再一次領略到“師者光輝,感動歲月”的豐富內涵。